不学金正恩,中国科学家这样征服太阳

2016/5/11 9:36:01 次浏览 分类:创意精选

来源:中新网   作者:朱晓颖

中国科学家团队正全力以赴推进太阳探测卫星计划。他们希望赶在下一个太阳活动峰年的前夕(即2021年),将其射入轨道,以完整记录太阳活动第25周的“太阳风暴”

这一“太阳之眼”的名字叫“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今年4月底刚刚通过了中国科学院组织的背景型号阶段结题验收。9日,ASO-S背景型号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前副台长甘为群研究员首次接受记者采访,透露这颗太阳“摄像头”的“身世”和研制进展。

甘为群说,早在1976年,中国就尝试制造第一颗太阳观测卫星,由于种种原因,直到整整40年后的今天,中国仍没有自己的太阳“专属”探测卫星上天。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先后发射了70多颗太阳探测相关卫星进入太空。中国的太阳物理研究位居世界第二,但用的都是“别人家”的数据。由此,甘为群认为,让中国自己的太阳卫星“飞天”显得迫在眉睫。

他表示,若今年下半年能够工程立项,ASO-S可望成为中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卫星的研制周期一般都很长,从最初的概念提出到最后发射上天一般需要10到1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ASO-S从2011年获得预先研究支持起算,到2016年4月完成背景型号研究,已经走过了近5年的时间。

甘为群解释说,太阳上的物理现象十分丰富,其中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是太阳上两类最剧烈的爆发现象,对地球空间环境的破坏性最大。现在一般认为,这两种现象均是由太阳磁场引起的

ASO-S的科学目标,就是要观测和研究太阳磁场、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三者之间的关系,简称“一磁两暴”。

为实现这一目标,ASO-S上将搭载3个主要载荷:全日面太阳矢量磁像仪(FMG)、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LST)、太阳硬X射线成像仪(HXI),它们将分别用来观测太阳磁场、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

太阳活动具有11年的周期。目前太阳处于第24活动周的下降期,预期太阳活动25周将于2020年左右开始,极大预计在2023年至2024年。甘为群表示,“太阳之眼”计划于2021年发射,以赶在太阳活动极大前就位。

相关资讯

  • “中国芯”:内联外合可以弯道超车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如同人工智能第一次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而引来人们极大的关注一样,芯片产业也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成为代表们首次热议的话题,甚至有关发展国内芯片业的建议出现在了数十名人大代表的议案中。但与人工智能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有所不同,我国…

    2017/3/27 9:04:19
  • 鹦鹉也会笑:还能把快乐 “传染”给同伴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众所周知,人类的快乐可以通过笑声传播。研究人员发现,新西兰一种鹦鹉也拥有类似的魔力“笑声”,能把“快乐”传播给同类。据新华社报道,美国《当代生物学》杂志20日发表的一项新研究称,这种鹦鹉是新西兰特有鸟种啄羊鹦鹉,其成年体长可达50厘米,因…

    2017/3/23 10:14:46
  • 今日春分昼夜平,麦子拔节岸柳青

    来源:IT之家作者:汐元“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日,古籍有记载:“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几乎昼夜等长。春分由来每年公历3月20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为春分。…

    2017/3/20 8:52:25
  • 德研究:决策时心虚,瞳孔会放大

    来源:新华社 作者:-打牌时注意对手的眼睛,或许就能看出对方的心理状态。德国研究人员最新发现,一个人在拿不准自己所做决定是否正确时,瞳孔会放大,而且这会影响下次决定时的选择。(网络配图)德国研究人员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报告说,他们让27名受试者观察…

    2017/3/14 8: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