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使用高锰钢电水壶会损害健康吗?

2016/3/25 9:04:11 次浏览 分类:创意精选

来源:果壳网  作者:

这两天朋友圈频繁被这篇“高锰水壶致脑残”的文章刷屏……看的我心也好痒,于是手欠的查了下来龙去脉。

首先我们看下事件的起因——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2016年3月17日发布的《2016年电水壶产品风险监测质量分析报告》,广东的媒体也是看到这个才去采访调查的。

报告里面其实并没有涉及“记忆力衰退”,只是做了两项相关的检测:

  1. 不锈钢成分分析:这个用了光谱分析电热水壶本身的锰含量,是相对成熟可靠的检测方式,基本没啥问题。
  2. 锰析出量:毕竟材料本身的锰含量再高,你也得进入水中才能影响到人体,所以和上面的测试是互相独立的。

继续往下看,发现在锰析出量的“判断依据”中使用了我国《GB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提到的“锰含量小于0.1ml/L”。这点就是让45批次产品中22批次出现健康风险的判断指标。

本来觉得这报告有理有据,算是板上钉钉的结论了,但多年前的职业病还是发作了起来——这个锰析出的检测方法是啥?好好奇,管不住我的麒麟臂啊……>~<

“锰析出量参照SN/T 2829-2011《食品接触材料 金属材料 食品模拟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标准规定方法检验”——照着报告中的这句话我真去翻了SN/T 2829-2011标准,发现了两个颇感惊讶的事实:

  1. 食品模拟物:标准中使用的并不是水,而是“4%乙酸食品模拟液”。唉?模拟液是酸性的(pH值约为2.5),这和日常烧水的状况完全不一样嘛……模拟烧汤?
  2. 标准涵盖的重金属检测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金属材料类食品接触材料(搪瓷制品、不锈钢制品和铝制品)于4%乙酸食品模拟液中砷(As)、镉(Cd)、铬(Cr)、铜(Cu)、汞(Hg)、镍(Ni)、铅(Pb)、锑(Sb)和锌(Zn)含量的测定。”——唯独不见锰,活脱脱的超标检测,检测员同志……这么做是严重违规哦,查下来执业证会被吊销的。

所以,如果我没有搞错的话,这件事儿看起来又是一出闹剧……错误的检测方法导致了错误的结论(简单直接的方法是洗净水壶后直接将纯水煮沸,测试水中的锰含量),错误的结论又和制造材料的成分比例强行挂钩,烘托出了一票使用304不锈钢的“大牌水壶”的可靠。随后又由媒体作为“权威部门结果”进行歪曲实情、添油加醋的症状宣传。最后通过大家的集体恐慌横行朋友圈。

当然,要最终解答这个问题,可能需要权威部门用正确的方式再测一次,看看结果如何。不过,从目前已经披露的情况来看,这很可能只是一场闹剧。

微博有人贴了这张图对我的答案表示质疑:


图1我也不知道出处是哪里

说两点吧:
1、食品模拟液条件下的锰迁移标准在国内是空白,找不到食品安全领域标准,检测机构不得不借鉴了饮用水标准。

2、饮用水标准中对生活饮用水有明确的定义,而在测试中的采样源使用的是食品模拟液,本身这就已不吻合饮用水的理化要求,同时也不吻合《GB/T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方法》中的采样原则。



相关资讯

  • “中国芯”:内联外合可以弯道超车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如同人工智能第一次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而引来人们极大的关注一样,芯片产业也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成为代表们首次热议的话题,甚至有关发展国内芯片业的建议出现在了数十名人大代表的议案中。但与人工智能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有所不同,我国…

    2017/3/27 9:04:19
  • 鹦鹉也会笑:还能把快乐 “传染”给同伴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众所周知,人类的快乐可以通过笑声传播。研究人员发现,新西兰一种鹦鹉也拥有类似的魔力“笑声”,能把“快乐”传播给同类。据新华社报道,美国《当代生物学》杂志20日发表的一项新研究称,这种鹦鹉是新西兰特有鸟种啄羊鹦鹉,其成年体长可达50厘米,因…

    2017/3/23 10:14:46
  • 今日春分昼夜平,麦子拔节岸柳青

    来源:IT之家作者:汐元“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日,古籍有记载:“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几乎昼夜等长。春分由来每年公历3月20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为春分。…

    2017/3/20 8:52:25
  • 德研究:决策时心虚,瞳孔会放大

    来源:新华社 作者:-打牌时注意对手的眼睛,或许就能看出对方的心理状态。德国研究人员最新发现,一个人在拿不准自己所做决定是否正确时,瞳孔会放大,而且这会影响下次决定时的选择。(网络配图)德国研究人员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报告说,他们让27名受试者观察…

    2017/3/14 8: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