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学者实现三维空间“磁隐身”

2015/11/28 8:56:03 次浏览 分类:创意精选

来源:腾讯科学作者:-

近日,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光及电磁波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在三维磁隐身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杂志子刊《自然Ÿ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题目为《Three-dimensional magnetic cloak working from d.c. to 250 kHz》。该研究由朱建飞、姜玮等博士生所在的人工光电磁器件与技术-META课题组完成,指导教师为马云贵教授与何赛灵教授


▲外部磁场无法进入球壳内部的空心区域,同时也避免了球壳本身对外部磁场的任何扰动影响,从而在球壳内部放置任何物体都不会影响球壳外的磁场分布,即实现磁场隐身

随着超材料与变换光学的发展,隐身器件的设计以及验证逐步开展起来。目前国际上此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微波、太赫兹与可见光等高频波段,而该小组的当前工作是聚焦在同样极具应用前景的低频波段。

他们基于‘散射’相消原理,利用超导与铁磁材料的不同磁特性,设计并制做出一个由复合材料组成的双层空心球壳结构(如插图所示),让外部磁场无法进入球壳内部的空心区域,同时也避免了球壳本身对外部磁场的任何扰动影响,从而在球壳内部放置任何物体都不会影响球壳外的磁场分布,即实现磁场隐身。这是在业内首次实验实现了三维磁场隐身效果,且同时具有0到250 kHz的宽带工作性能,完全满足大多数准静态场合的实际工作要求。

该器件结构相对简单,可应用在反电磁感应检测等领域,有希望让隐身技术在实用化上获得实质性突破。但由于使用到超导材料,该器件目前只能在低温下使用,该小组也正在努力研究室温下可以工作的三维完美磁隐身器件。近期他们在隐身研究上还取得其它进展,包括发表在Nature出版集团《亚洲材料》(NPG Asia Materials)和物理类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杂志上的文章。这些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与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经费的支持。


相关资讯

  • “中国芯”:内联外合可以弯道超车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如同人工智能第一次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而引来人们极大的关注一样,芯片产业也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成为代表们首次热议的话题,甚至有关发展国内芯片业的建议出现在了数十名人大代表的议案中。但与人工智能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有所不同,我国…

    2017/3/27 9:04:19
  • 鹦鹉也会笑:还能把快乐 “传染”给同伴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众所周知,人类的快乐可以通过笑声传播。研究人员发现,新西兰一种鹦鹉也拥有类似的魔力“笑声”,能把“快乐”传播给同类。据新华社报道,美国《当代生物学》杂志20日发表的一项新研究称,这种鹦鹉是新西兰特有鸟种啄羊鹦鹉,其成年体长可达50厘米,因…

    2017/3/23 10:14:46
  • 今日春分昼夜平,麦子拔节岸柳青

    来源:IT之家作者:汐元“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日,古籍有记载:“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几乎昼夜等长。春分由来每年公历3月20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为春分。…

    2017/3/20 8:52:25
  • 德研究:决策时心虚,瞳孔会放大

    来源:新华社 作者:-打牌时注意对手的眼睛,或许就能看出对方的心理状态。德国研究人员最新发现,一个人在拿不准自己所做决定是否正确时,瞳孔会放大,而且这会影响下次决定时的选择。(网络配图)德国研究人员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报告说,他们让27名受试者观察…

    2017/3/14 8: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