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公司望30年内让人起死回生:死亡或成一种选项

2015/11/26 9:00:55 次浏览 分类:创意精选

来源:中国日报作者:蔡东海

随着大脑控制人工假肢、先进的生物医学植入技术和拯救生命的医疗新方法的兴起,现在我们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征服死亡。据美国生活科技杂志Popsci11月23日报道,澳大利亚一家科技公司宣称有望在30年内实现复活冷冻人体技术,届时,死亡将成为人们的一个选择。

人脑+人造身体=永生?

Humai就是这么一家希望能让人起死回生的科技公司,他们在公司网站上解释说:“我们用人工智能和纳米技术储存说话风格、行为模式、思维过程等数据以及你身体从内到外如何运作的信息。然后会建造一个由过世人的大脑和人造身体组成的新人,此前储存的这些数据会被编码到多个与大脑连接的传感器中。”

Humai相信在30年内能让人起死回生

Humai公司的想法很科幻、也很疯狂,他们试图让一个死亡大脑复活,然后用这个大脑控制一个人造身体,同时把所有关于你的重要信息,复制到新生物机器人身上,包括你的个性、过去的经历和思维等。可以想象,这项技术在短期内无法变成现实,也希望它不会造成什么伤害。

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详情,美国生活科技杂志Popsci记者通过邮件采访了Humai公司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乔希·博卡内格拉。

最大的问题:怎么做?

我们的想法比较好理解,但显然比较难实现。首先,在我们的会员死亡前,我们会通过特别研制的应用,花费数年时间搜集有关他们的大量数据。会员死亡后,我们会用人体冷冻术将其大脑保存好。等技术发展成熟,我们再将大脑移植到人造身体。大脑可以通过意识控制假体,我们会利用纳米技术和克隆技术修复和改善细胞,以应对大脑老化问题。

如何评判研究工作进展?

在意识控制假体研究方面,每次认知的提高,都可被视为大的进展。我相信,在这个研究过程中,我们甚至会研发出能拯救生命的技术。当然,终极测试是我们首次将人脑植入人造身体的工作。

如何结合生物学和计算机技术?

简短的回答是:仿生学、纳米技术和人工智能。我认为人体是有局限的,并未进化到功能最强大的状态。我觉得人造身体能拓展人类的体验,届时,接受死亡的人很可能会改变他们的态度。

你们团队里都有什么人?

我们团队一共有5个人。一人负责人工智能的研究,一人负责人工智能和纳米技术,两人研究仿生学和传感器,还有一个是公关大使。他负责成立组建一个团队向公众解释公司的目标和所应用的技术。我什么都做点,但主要还是专注于战略问题。未来几个月,我们还要招聘新的成员。是否有其它机构给你们赞助?目前,只是我个人投钱到公司,我们会在未来几个月寻求外部资金。

你们有让死人复活的时间表吗?

我们相信能在30年内让死人复活。

为什么与死亡对抗?

我不认为是在对抗死亡,更像是让死亡成为一种选项。我个人很难想象谁想死去,但我尊重他们的愿望。

中国人体冷冻第一人

2015年5月30日,61岁的中国著名女作家杜虹因胰腺癌去世。两名美国医生第一时间向杜虹体内注射了抗凝剂、抗菌药物、抗血栓药物,防止血液凝固,并用特制设备按压心脏,保证血液继续循环。

随后,杜虹的遗体被放入装有冰块的木质棺材中,迅速转移到手术地点,耗时约1小时。接下来是灌流,由于人体细胞中含有大量水分,冰冻过程中水分凝固会形成冰晶,极易刺破细胞,造成巨大伤害,所以冰冻技术的要点是使用冰点更低、不容易结晶的保护液代替水分,达到脱水的效果。

接下来,杜虹的遗体会在冰冻状态下被送到位于美国洛杉矶的Alcor总部(全球最大的冷冻人体研究机构之一)。遗体头部将被分离保存在-196℃的液氮环境特殊容器中。

在此后的漫长岁月中,工作人员将按期添加液氮,保证杜虹的头部长期保存。按Alcor科学家的乐观估计,50年后的科学技术也许就能让杜虹解冻头部、再造身体,也就是——复活。


相关资讯

  • “中国芯”:内联外合可以弯道超车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如同人工智能第一次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而引来人们极大的关注一样,芯片产业也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成为代表们首次热议的话题,甚至有关发展国内芯片业的建议出现在了数十名人大代表的议案中。但与人工智能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有所不同,我国…

    2017/3/27 9:04:19
  • 鹦鹉也会笑:还能把快乐 “传染”给同伴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众所周知,人类的快乐可以通过笑声传播。研究人员发现,新西兰一种鹦鹉也拥有类似的魔力“笑声”,能把“快乐”传播给同类。据新华社报道,美国《当代生物学》杂志20日发表的一项新研究称,这种鹦鹉是新西兰特有鸟种啄羊鹦鹉,其成年体长可达50厘米,因…

    2017/3/23 10:14:46
  • 今日春分昼夜平,麦子拔节岸柳青

    来源:IT之家作者:汐元“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日,古籍有记载:“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几乎昼夜等长。春分由来每年公历3月20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为春分。…

    2017/3/20 8:52:25
  • 德研究:决策时心虚,瞳孔会放大

    来源:新华社 作者:-打牌时注意对手的眼睛,或许就能看出对方的心理状态。德国研究人员最新发现,一个人在拿不准自己所做决定是否正确时,瞳孔会放大,而且这会影响下次决定时的选择。(网络配图)德国研究人员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报告说,他们让27名受试者观察…

    2017/3/14 8: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