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被填补:中国首次获得万米海底数据样品

2016/8/24 9:13:33 次浏览 分类:创意精选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

昨天,中科院对外统一发布了我国首次深渊科考的重大成果。6月22日至8月12日期间,中科院“探索一号”船在马里亚纳海沟海域开展了我国第一次综合性万米深渊科考活动。该航次是我国在万米深海进行的第一次深潜科考尝试,所获得的深度序列完整的原位探测数据及水体、沉积物和大生物样本,填补了我国长期以来无法获得超大深度、特别是万米海底数据和样品的空白。

填补我国万米海底数据空白


据介绍,“探索一号”是中国唯一一艘有能力搭载万米深潜器的科考船,船上装备了多种高技术装备,包括中国自主研发的万米级遥控潜水器“海斗号”、深渊着陆器“天涯号”与“海角号”、万米级原位实验系统“原位实验号”。此次科考主要有四项任务,包括深海科考装备验证、深渊环境科学考察、“探索一号”平台验证和组织体系制度建设。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介绍,此次在马里亚纳海沟海域展开的科考活动历时52天,共执行了84项装备试验及科考任务。此次航次所获得的深度序列完整的原位探测数据及水体、沉积物和大生物样本,填补了中国长期以来无法获得超大深度特别是万米海底数据和样品的空白。白春礼说:“这是我国首次在11000米及海沟成功进行无人深潜及探测,标志着我国深海科技正式进入万米时代,宣示了我国深海科技创新能力正在实现从‘跟踪’为主向‘并行’‘领先’为主的转变。”

据了解,“探索一号”科考船本次航行6555海里,通过支持定点取样、低速走航拖曳及无缆装备布放回收等不同方式的作业实践,使船舶操控性能、船舶机电设备运动、动力定位、甲板作业支持系统稳定性及可靠性等得到了全面验证。


力争2021年实现万米载人深潜


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航次领队刘心成表示,本航次在深海领域获得的科考成果,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万米深度,‘原位实验’号深渊升降器搭载实验装置在海底成功进行了深渊底部氮循环的原位培养实验、‘天涯’号深渊着陆器获取大量海底水样,这在国际同等或类似装备上都无先例;使用国产海底地震仪首次在挑战者深渊西部开展主动源人工地震勘探,成功获得一条完整地震剖面。利用船载采样设备,获得了9150米水深的箱式沉积物样品,突破了同类型深海装备作业深度的新纪录。”

据了解,中国自主研制的“海斗”号无人潜水器成功进行了一次八千米级、两次九千米级和两次万米级下潜应用,最大潜深达70767米。“海斗”号成为中国首台下潜深度超过万米并进行科考应用的无人自主潜水器,创造了中国无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及作业深度纪录,使中国成为继日、美两国之后第三个拥有研制万米级无人潜水器能力的国家。

此外,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柯冰表示,这次万米科考的成功,针对我国在探索深海开发利用深海资源以及保障国家深海安全等方面的重要需求,重点突破我国在深海发展能力的深海运载、探测、战略资源开发等共性关键技术,力争在2021年,我们能实现万米的载人深潜,以此带动整个深海领域的发展和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


相关资讯

  • “中国芯”:内联外合可以弯道超车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如同人工智能第一次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而引来人们极大的关注一样,芯片产业也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成为代表们首次热议的话题,甚至有关发展国内芯片业的建议出现在了数十名人大代表的议案中。但与人工智能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有所不同,我国…

    2017/3/27 9:04:19
  • 鹦鹉也会笑:还能把快乐 “传染”给同伴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众所周知,人类的快乐可以通过笑声传播。研究人员发现,新西兰一种鹦鹉也拥有类似的魔力“笑声”,能把“快乐”传播给同类。据新华社报道,美国《当代生物学》杂志20日发表的一项新研究称,这种鹦鹉是新西兰特有鸟种啄羊鹦鹉,其成年体长可达50厘米,因…

    2017/3/23 10:14:46
  • 今日春分昼夜平,麦子拔节岸柳青

    来源:IT之家作者:汐元“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日,古籍有记载:“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几乎昼夜等长。春分由来每年公历3月20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为春分。…

    2017/3/20 8:52:25
  • 德研究:决策时心虚,瞳孔会放大

    来源:新华社 作者:-打牌时注意对手的眼睛,或许就能看出对方的心理状态。德国研究人员最新发现,一个人在拿不准自己所做决定是否正确时,瞳孔会放大,而且这会影响下次决定时的选择。(网络配图)德国研究人员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报告说,他们让27名受试者观察…

    2017/3/14 8:55:19